5月19日,由省财政厅国合办、省农业农村厅世行项目办代表,世行项目经理陈那及世行专家,联合国联农组织专家,项目专家一行20多人组成的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(以下简称“世行项目”)督查团赴清远市开展第十四次督查工作。

下午,督查团到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农作物水肥一体化种植基地进行考察。该示范项目基地2019年4月通过世行项目验收,建设面积3700亩,总投资额400多万(项目补贴100多万),主要种植作物有嘉宝果、巴西樱桃、鹰嘴桃等。据了解,通过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,示范项目区种植作物取得了节水、省肥、省工、减病虫害、增产量、提品质的成效,有效促进了山区绿色生态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。“现在用肥量比项目前少了三分之一。以前一人一天只能搞定5亩地的施肥,现在50亩一天就能施完。”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针对养殖业子项目,督查团与当地生猪养殖项目企业进行座谈交流。“参与项目前,我们就已经在探索猪场污水处理方案。参加世行项目后,在污水处理方面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指导。”养殖场主吴先生介绍,与参与项目前相比,猪场排出的污水经过第三方检测,水质明显变好,甚至可以养鱼,因此还发展出了种养结合的模式,周边村民的投诉也变少了。“另一位与会代表张先生表示。生猪高床养殖模式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,对整个养猪行业都有很大的推动,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案逐渐进入大家视野,对生态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。”据第三方机构监测,高床发酵型生态养殖模式既能保障养猪的正常生产,又能减少用水,且运行费用低,实现无废水排放,基本能够解决养猪废弃物污染问题,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循环性生产方式,基本实现养猪污水零排放。此外,由于高床比较温暖干燥,可以将出栏时间提前一个星期。这种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废弃物利用率,而且提高了出栏率,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监测结果显示,与传统养殖相比,高床养殖模式受非洲猪瘟影响更小。
世行项目副经理、高级农村发展专家刘剑文表示,项目养殖场对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,希望养殖业子项目投资的资产能够继续良性运营,该项目提炼好的经验在省内其他非项目地区乃至全国、全球的养殖场进行推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