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搜索
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  >>   新闻动态  >>   综合信息
收官之年,看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“惠州经验”
日期:2021-05-19
  


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向督查团介绍玉米保护性耕作点情况。

5月17日至18日,由省财政厅国合办,省农业农村厅世行项目办代表,世行项目经理陈那及世行专家、联合国联农组织专家、项目专家一行20多人组成的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(以下简称“世行项目”)督查团赴惠州市开展第十四次督查工作。

督查团第一站到惠州市惠城区玉米保护性耕作点进行考察,听取了惠城区项目办和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的相关情况介绍,并与项目农户座谈。座谈会上,世行专家仔细询问了播种时间、栽培模式、机械化程度以及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取得的效益。据了解,惠城区玉米保护性耕作试点已探索出免耕机械移栽、免耕机械播种、浅耕机械移栽、浅耕机械播种等4种成功模式。“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,玉米保护性耕作产量明显提高。”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,尤其是在应对特殊的气候条件时,保护性耕作方式比传统耕作方式在产量方面更具优势。

保护性耕作方式不仅有效提高产量和收益,在保护耕地和减肥减药节水方面也潜力较大,实现了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。陈那表示,项目结束后,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及经验也应进一步宣传和推广。

座谈会现场。

5月18日,督查团听取惠州市及各项目县(区)的汇报后,分两组分别对两个子项目进行督查。据了解,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,惠州市先后有14家养殖场实施牲畜废弃物管理示范工程,其中惠东7家、惠城4家、惠阳、博罗和龙门各1家,总投资额4804万元,其中世行项目补贴3123万元。另外,从2019年开始,世行项目对惠阳、惠城、博罗、开平、台山、恩平等6个县(市、区)停止农药、化肥、电动喷雾器和统防统治补贴。在定点农资店内,督查团深入了解取消和调减补贴后农资店销售、农民使用肥料农药等情况,并与农资店主及农户代表交流。

督查团向定点农资店店主询问项目农户购置农资情况。

“与项目实施前相比,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的同时品种结构也得到优化。”农资店工作人员介绍,农资店除了出售世行项目指定化肥农药,还是“信息中转站”和“培训基地”,承担着宣传推广环境友好型农资的责任,坚决不售卖违禁农资产品。“项目指定农资店所售农药皆一瓶一码,通过扫码,产品和企业信息一目了然,有效保证了农资质量。”世行项目首席专家林壁润向世行团介绍。

据介绍,化肥农药的补贴有效引导了农户使用配方肥、缓(控)释肥、高效低毒农药、生物农药和高效电动喷雾器等,减肥减药效果明显。“田间示范学校式的培训和‘三控’技术的普及让农户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式,这种方式降低了农户耕作成本,增加了农作物产量,提高了农户收益。”一位村技术助理介绍,自2014年参加项目以来,水源与土地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。“经常可以在沟渠看到小鱼小虾,下大雨时还能听到青蛙叫。”

如今,越来越多的农户切身体验到了环境友好型农业种植方式的成效。“周边的农户受我们影响,也能自觉应用先进技术科学用肥用药、杜绝使用剧毒高毒农药。”参与世行项目的农户在座谈会上表示,即便停止补贴,还是会按照项目要求科学施肥用药。

督查团肯定了惠州的工作成效,并要求在下一步总结经验、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,努力提高项目成果的影响力,为其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和宝贵经验。


来源:南方农村报、南方+

- End -